|
|||||
|
|||||
“雪域高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全國各地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這樣說。 聽滾滾雅魯藏布江唱著歡歌,看巍巍喜馬拉雅山披上霞帔,藏家兒女開顏起舞,與古老的布達拉宮一起沉浸在璀璨斑斕的燈光里。而這每一束光,都來自于電力建設者的付出。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也是中國水電三局進入西藏區域市場30周年。三十載步履堅實,三十載征途壯麗,一代代水電三局建設者好似開遍雪域的格桑花,以“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自我要求,在這片離太陽最近的土地上參與建設近30個工程項目,筑起一座座能源“倉庫”、織就一張張民生“網絡”,用一件件精品杰作詮釋著“富民興藏、長期建藏”的初心,成為西藏發展征程中不可忽視的“建設者”與“守護者”,與西藏人民共同譜寫著一首首蕩氣回腸的恢宏史詩。 風雪未阻光明之生 有江河處,就有光明;有奮斗處,就有感動。 高原的發展,能源是先行官;雪域的光明,江河是源動力。在西藏能源建設的版圖上,水電三局的文脈早已與金沙江、麥曲河、扎曲河、申扎藏布河等水脈交融。如珍珠般散落藏區的水電工程,不僅點亮了萬家燈火,更為西藏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奠定了堅實根基,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 “動力引擎”。 水電三局,組建于上世紀50年代,是“世界500強”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的成員企業,以“建設清潔能源、營造綠色環境、服務智慧城市”為使命,聚焦“水、能、城、數”主業,擁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集成前期咨詢、勘察設計、投資融資、施工建造、裝備制造、運營管理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能力,是行業領先的土木工程、城市建設、裝配制造及專業工程綜合服務商。 1996年2月開工建設的甲崗水電站,是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的62項援藏工程之一,壩頂高程達4751.3米,廠房海拔更是攀升至4760米,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的水電站。 然而,施工現場氧氣含量僅為平原的55%,全年有效混凝土施工期僅5個月,冬季氣溫低至零下23攝氏度,普通混凝土澆筑后會迅速凍結開裂。為破解這一難題,水電三局建設團隊全力攻關,通過摻入抗凍劑、早強劑調整材料配比,同時創新采用“雙棚保溫+電加熱養護”工藝,準控制養護環境溫度精,保障了混凝土強度達標。 1998年9月,甲崗水電站機組成功并網發電,申扎縣徹底摘掉了“無電縣”的帽子,結束了當地百姓世代點酥油燈的歷史,也為申扎縣培育了最初的產業萌芽,被當地群眾譽為“點亮幸福生活的燈塔”。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回望,甲崗水電站的光芒從未黯淡。 此后,水電三局在西藏水電領域持續發力,麥曲河水電站、加達水電站、雪卡水電站、果多水電站、葉巴灘水電站、蘇洼龍水電站等項目,清晰地見證了水電三局建設者拼搏的身影。那些在風雪中凝固的混凝土,那些融入工程肌理的技術創新,那些跨越民族的深情厚誼,共同點亮了世界屋脊上的希望之光。 大江龍吟奮進之聲 “2018年的災難,我記憶猶新!得虧了那些建水電站的人”,時隔多年,四川巴塘與西藏芒康交界的金沙江峽谷中的村民對記者講述往事,仍面有悸色。 原來,2018年正值西藏首座百萬千瓦級電站——蘇洼龍水電站廠房建設關鍵期,因電站上游山體突發大塌方,10月和11月先后兩次造成堰塞湖險情,堰塞湖庫容達7.75億立方米,洪峰流量飆升至21760立方米/秒,為金沙江上游有歷史紀錄以來的最大洪峰,電站下游村民陷入恐慌。 當此之時,水電三局建設團隊積極備戰、頑強應戰,除科學組織職工群眾和設備物資進行戰略轉移外,還派出突擊隊投身到堰塞湖的搶險攻堅戰中,成功挽救了下游村落數萬名群眾的生命財產。 而這只是水電三局蘇洼龍建設歷程的一個片段。從2015年開工到2022年全部機組投產,水電三局建設者櫛風沐雨7年,以“建設四好工程、助推藏區發展”為主題,積極創建先知道、先討論、先行動“三先”黨建品牌,開展六個創新管理,持續夯實項目管控、強化施工組織、攻克技術難關、加快施工進度,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各項施工任務,切實將蘇洼龍水電站打造為安全好、質量好、效益好、形象好的“四好工程”。 2022年12月,蘇洼龍水電站全面投產發電,創造“季度三投、半年四投”的優異成績,成為金沙江上游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首座建成投產的電站。 水電三局兩個參建單位獲評四川省“工人先鋒號”,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榮獲2023-2024年度“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中國安裝之星)”。2025年,蘇洼龍水電站被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授予“電力優質工程”獎,被西藏自治區住建廳授予“雪蓮杯”優質工程獎。 截至2025年4月15日,蘇洼龍水電站連續安全運行達1000天,枯水期累計向西藏送電5.52億千瓦時,有效緩解“豐盈枯缺”用電矛盾。年均節約標準煤1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0萬噸。 多元共繪絢爛之景 高原風骨,三局風采。 從水電到非水電,從野外到城市,從單一到多元,水電三局的業務觸角不斷延伸,將央企優勢轉化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澎湃動能,成為西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西藏考察調研,來到林芝市尼洋河大橋,實地察看雅魯藏布江及尼洋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要求“守護好這里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水電三局建設者牢記囑托,在尼洋河左岸巴吉至四橋段防洪工程建設中,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理念融入技術方案,讓防洪工程不僅是 “安全線”,更是 “生態線”。今年6月,項目通過完工驗收,有效保護巴宜區物流產業園、博物館、烈士陵園及巴宜區河西污水處理廠,保護遠期城市發展用地約7200畝、人口4200人,改善生態環境,對促進巴宜區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拉薩城投2018年地產開發項目的實施,為拉薩市提供了大量的商業和住宅用房,改善了當地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促進了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另一方面,水電三局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為當地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推動了當地建筑行業的發展。該項目榮獲中國電建優質工程(產品)獎。 昌都市邊壩縣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項目,將現代建筑技術與傳統藏式風格完美融合,既改善了牧民居住條件,又保護了民族文化特色。該項目成為西藏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工程,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幸福家園”。 山南市乃東區才朋50兆瓦光伏電站的建設,是對高海拔工程施工極限的全面突破。場區海拔介于4994米至5100米之間,不僅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發電項目之一,而且該地年均氣溫僅2.5攝氏度,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60%,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攝氏度,且強紫外線、晝夜溫差大、凍土深厚等自然條件,對施工人員與設備都提出了嚴苛考驗。但就是在這片“生命禁區”,水電三局建設者以“生態友好、技術領先、民生共富”的建設實踐,為西藏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近8萬塊光伏板如銀色鎧甲般鋪展在世界屋脊上,與湛藍天空相映成輝。 水電三局參建的西藏首個大型鹽湖提鋰項目——扎布耶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于2025年9月25日正式投產,設計年產電池級碳酸鋰9600噸、工業級碳酸鋰2400噸,成為央企在鋰電領域取得的標志性成果之一。 一個個項目的建設,惠藏區,通民心,也讓水電三局深度融入雪域高原。 興業長存民生之念 在西藏發展的征程中,水電三局不僅是“工程建設者”,更是“民生守護者”。30年來,水電三局始終將履行社會責任融入發展血脈,以就業幫扶、公益助學、志愿服務、抗震救災等實際行動,與西藏各族群眾心手相連,用央企擔當書寫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溫情篇章。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水電三局助力西藏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自2018年招收藏族職工以來,水電三局累計招收藏族大學生40余名,并為當地群眾創造勞動就業崗位600余個,涵蓋工程建設、技術研發、后勤保障等多個領域,不僅為藏族職工提供了穩定收入,更通過“師帶徒”“技能培訓”等方式,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藏族女職工維色拉姆,被西藏自治區總工會授予“西藏五一勞動獎章”,成為民族團結與就業幫扶的“鮮活榜樣”。 2023年,當得知一名藏族高考生因家庭貧困而面臨輟學時,水電三局立即向其捐資3萬元,幫助其圓了大學夢。水電三局還積極組建“星火”志愿服務隊,主動對接屬地單位,開展“綠滿拉薩”植樹造林、“愛心助考”為考生保駕護航、“青春導醫”為老人提供就醫指引等志愿服務活動30余次,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每一次善舉就是一份溫暖,在廣袤的雪域高原上擴散傳遞。 2025年1月,海拔4300米的日喀則市定日縣突發6.8級地震,水電三局第一時間統籌資源緊急馳援災區,建設者們在長所鄉古榮村持續奮戰22小時,克服余震、嚴寒等困難,搭建起災區第一批30套活動板房,這些“生命方舟”不僅為受災群眾遮風擋雨,更配備供暖設備,展現出央企應急救援的硬核實力,受到災區群眾和政府的高度贊譽。人民網、央視新聞、西藏日報等主流媒體紛紛報道救援行動,彰顯了“中國速度” 與“央企擔當”。 “建一個工程,樹一座豐碑,惠一方百姓”,水電三局建設者兌現了他們的諾言。“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拉薩工人先鋒號”“工程建設QC小組活動先進企業”“拉薩市勞動模范”“新時代西藏民族團結進步標兵”……每一項榮譽都是對奮斗者的嘉許。 為什么格桑梅朵能成片成片地綻放在缺氧低溫的雪域高原,能帶給藏家兒女以幸福的感受和美好的希望?也許是因為格桑梅朵有著與水電三局兒女同樣的精神。江河浩蕩,見證著央企擔當;山川逶迤,銘記著尖兵足跡。站在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一名水電三局駐藏建設者對記者說:“慨當以慷,擊浪遠航。水電三局兒女將繼續與西藏人民一道,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共創更加燦爛的明天,在雪域高原書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輝煌篇章。” 甲崗水電站 蘇洼龍水電站 尼洋河防洪工程 定日縣抗震救災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