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根據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復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單位名單》,公司所屬華東院順利通過復查,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單位”稱號,這是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國家級最高榮譽。與此同時,華東院結對共建村溫州泰順縣盧梨村2025年成功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這場與鄉村的文明攜手,讓文明之花綻放的更加絢麗,這是華東院交出的一份結對共建的階段性答卷,盧梨村從不發達的村莊正在嬗變成嶄新的特色山村。 發揮技術優勢 助力鄉村振興 2018年底,根據省政府的統一部署,華東院與溫州泰順縣三魁鎮盧梨村啟動結對幫扶,正式組建泰順縣盧梨村駐村工作組,選派一名駐村干部深入結對幫扶村開展工作。初到盧梨村,院駐村工作組就面臨著兩個難題:小村莊地處820多米海拔的高山,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同時水源也非常緊缺;村居分散,村里主要人群是留守老人和兒童,勞動力匱乏。如何將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首先就是利用好綠水青山的自然稟賦。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華東院深入探查摸清村況后了解到,作為浙南革命老區,盧梨村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劉英、粟裕等同志曾在這里戰斗生活,村中有革命歷史紀念資料,保存著寨頂戰斗舊址。華東院與盧梨村達成一致:從盧梨村本土“紅色”資源特色著手,以“紅色+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為振興盧梨村的三大“金鑰匙”,華東院以“負責、高效、最好”的企業精神與責任感,推動盧梨村發展紅色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帶領村子謀求紅旅結合的發展路子,開啟鄉村振興之路,以產業“輸血”,帶動村集體經濟自我“造血”。 明確發展思路后,華東院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主動為結對村的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出謀劃策,為結對幫扶村提供規劃勘測設計和技術咨詢,攜手共建村發展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華東院為盧梨村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地形測繪、紅軍學校、紅軍廣場、民宿及引水工程、革命歷史實物珍藏館等項目免費設計,以及打水井、造水箱、自來水管改造、小公園提升、老東家路燈及紅色軍事體驗園、盧梨老年食堂、小盧梨污水整治等基礎設施建設幫扶。還先后組織林業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專家赴盧梨村進行實地踏勘,提出了彩色水稻種植方案 自2021年,華東院與結對共建村盧梨村共同簽訂了“紅色星火”黨建聯盟協議以來,依托雙方資源優勢、產業基礎、人文稟賦,在黨建提質、產業共促、文化民生等領域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為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院各基層工會、餐飲中心積極幫助盧梨村銷售農副產品山茶油,有效助推了地方集體經濟增長。 ?華東院駐村干部韓建定平均每月駐村20余天,扎根盧梨、積極擔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為盧梨村發展提供支持。大到產業發展、工程建設,小到家里長短,他總是以村民為中心,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解決實際困難。先后被評為“泰順好人”、“最美泰順人”第六屆感動泰順十大人物、泰順“身邊的活雷鋒”稱號、“電建集團”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精準幫扶” 帶動精彩蝶變 在華東院的持續支持和幫助下,盧梨村整合劉英粟裕辦公舊址、紅色文化禮堂、紅軍學校、寨頂戰斗舊址、黨群工作室主題館、兒童軍事體驗園、紅軍古道等資源,以“傳承紅色基因、守護紅色根脈”為主題,將“紅色基因”作為文明村建設的主色調,積極打造集紅色研學、紅色教育、紅色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老東家”精神文明品牌研學教育基地,探索出一條“鄉村文明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促進了“老東家”特色餐飲品牌越打越響,實現了以產業發展支撐紅色旅游,再以紅色旅游帶動產業發展。呈現出盧梨村“村美民富、風正人和”的嶄新面貌,讓這個有著深厚底蘊的古老村落跳躍著新的文化脈動。 七年來,華東院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攜手共建村邁上紅旅結合、實戰體驗、培訓教育的紅色文化發展之路,打造獨具特色的紅旅品牌,使盧梨村再現“滿眼青山盡紅色,戶戶老農是東家”的革命本色。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農產品從滯銷到自銷再到外銷,農民收入大幅提高,村集體經濟大幅增加。這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文明攜手,共同交出了一份文明建設的實踐答卷。 深耕文明實踐沃土,繪就鄉村振興畫卷。作為全國文明單位,華東院將始終不忘初心,堅持文明建設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為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之路貢獻智慧和力量,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華東院為當地提供設計建設的紅軍學校 結對村盧梨村村貌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