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慶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以《大渡河流域水電集群進入投產沖刺階段》為主題,聚焦大渡河上火熱建設的水電工程,持續展示大渡河流域水電集群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清潔能源的發展實踐。 位于四川西部的大渡河流域,是我國第五大水電基地。眼下,大渡河流域正迎來多個重大水電工程年內集中投產的沖刺階段。央視將目光聚焦到西北院勘測設計的金川水電站,記者描述:“在雙江口下游的金川水電站,建設了亞洲最長的仿生態魚道,讓魚兒可以輕松悠閑地完成洄游之旅。” 由西北院承擔勘測設計的金川水電站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境內的大渡河上游河段,是四川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總裝機容量為860兆瓦,安裝4臺單機容量215兆瓦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電站采用壩式開發,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對上游雙江口水電站反調節。電站建成后,平均發電量近35億千瓦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75萬噸,對改善四川電力系統電源結構、促進藏族聚居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渡河金川水電站最大壩高112米,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落實生態環保優先理念,在國內創新性地提出了百米級高壩大庫采用 “壩下天然河道+人工隧洞魚道”的魚道過魚方案,改造壩下右岸匯入的支流新扎溝作為魚道天然段,在溝內上溯4公里后,以1公里長的隧洞魚道方式穿越山脊到達庫區。魚道全長5公里,綜合了自然河流與人工魚道的特點,是亞洲最長的生態魚道,該方案依托打破了以往高壩過魚只能采用集運魚系統、升魚機系統的限制,實現自主雙向過魚。目前該魚道正在建設,預計2026年3月投入使用。 動畫演示魚道隧洞段 |
||||
【打印】
【關閉】
|
||||
|